一个学期圆满画上句号
回到家乡故土的你
是否愿意投身家乡沃土
来一场和家乡的“实践”重逢

一、活动目的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广大锦医学子以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切身感受党的领导下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取得宏伟成就,切身感受家乡的深刻变革、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中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二、活动原则
按照“团中央统一规划、省级团委统筹指导、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自主实施、高校团委宣传动员”及“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县级团委的关键作用,利用家乡资源创造条件、做好保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
三、实践内容
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通过学生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结合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相关基础调研工作,引导大学生通过返乡实践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1.政务实践。广大青年学生可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尤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2.企业实践。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公益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可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助力振兴、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社区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可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5.乡村振兴。广大青年学生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6.兼职锻炼。广大青年学生也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主动与家庭所在地的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联系,担任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7.文化宣传。广大青年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8.网络“云实践”。广大青年学生也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四、申请步骤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辽宁学联”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锦州医科大学团委”官网,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高质量文案和精品短视频,通过邮箱(517122252@qq. com)参与投稿;及时与学院团委、指导教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文案500字左右(配图3-5张),短视频不超过120秒,报送成果注明“学院、年级、专业、姓名、联系方式”。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报名参加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五、报名方式
各位同学
在“创青春”公众号的
“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
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
即可报名申请!

特别注意:寒假实践期间,所有参与实践的同学要严格遵守实践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人身安全与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