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预通知

作者:   时间:日期:2023-01-12 13:53:40   点击数:

全校大学生:

2023年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即将开赛,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科技能力和学术精神,结合往届省赛相关要求,拟定校赛预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在省级决赛当年 6 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 (不含在职研究生)。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省级决赛当年6月1日前2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 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或确定为)集体作品。申报集 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 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原则上集体项目每支队伍不超8人,个人项目不超 3 人;对于跨校组队竞赛的作品,各成员须事先明确作品申报单位;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三、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生申报。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字数限制在8000字以内。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 6 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学术论文字数限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限15000字以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评审方式及推荐说明

校内选拔赛采取作品匿名评审方式,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评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将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推荐参加省级比赛。具体推荐数量以省赛最终下发通知为准。

五、作品申报要求

(一)作品(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技发明说明书)

作品文档排版按照统一标准,提交材料时文件名称命名方式为“学院+班级+作品负责人姓名+作品名称”以pdf文档形式提交,详细要求参看(附件1)。

(二)作品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类的需提供主流学术论文检测系统的查重报告(推荐使用知网,因查重产生的费用需自理)。

六、有关说明

1、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2、增加作品自查环节,凡是提交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作品需提供主流学术论文检测系统的查重报告,复制比不超过25%。对于无相关查重报告的作品将不予校内评审。

3、正式提交作品中需要隐匿作者、指导教师、所在单位等信息,如需必要表述可以用A某或ABC单位等方式予以替代。

4、对于未按照要求提供必要材料、作品不符合参赛要求、学生一人参加多组作品、作品涉嫌抄袭造假等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5、本通知为校赛的预通知,主要用于提前部署筹备参赛作品使用,校赛作品的上报时间拟定在2023年3月初,具体安排根据省赛精神调整,详情以后续通知为准。

地址:中国•锦州  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 Address: No.40,Section 3,Songpo Road,Ling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P.R.China
   邮编:121001 电话:(0416)4673073 Postcode:121001 TEL: +86-416-4673073